12年专注水处理

污水处理装备行业迎来破局变革

时间:2024-04-03 浏览:355

水务市场自2005年起快速发展,企业以投资带动重资产模式扩大规模,大量环境基础设施建成,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然而,我国污水处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污水处理装备产业链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中的水平建设,一方面污水处理装备配套设施的安全与升级更新改造。

中国工业报记者就污水处理问题采访了E20研究院的执行院长薛涛等专家,探讨了污水处理现状、技术设备研发和行业前景。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重点在于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促进绿色转型,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质变。其中,污水处理是防治污染和推动减排的关键领域。

2005年起,中国水务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企业大规模投资,重资产运营实现规模扩张,环境基础设施大幅建设,生态治理取得成效。但污水处理领域面临挑战:一是如何提升减污降碳的装备链水平,二是确保污水处理配套设备的安全与更新改造。

中国工业报记者就污水处理问题、技术研发及行业前景,采访了环保行业专家董兴震、张鑫珩和E20研究院院长薛涛进行分析讨论。

01政策支撑水装备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的支持力度,为水务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曾对水、气、土、固废、温室气体等多领域提出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的要求,此次《实施方案》提到,到2025年,要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这一具体目标,将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其中提出,目标到2025年,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日。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23〕17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部署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全过程节能降碳和资源循环利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近5000座,总处理能力超过2.5亿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98%。”《实施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断完善,但污水收集效能偏低、污水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较多、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不高等“短板”仍然存在。

根据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实际,《实施意见》部署了强化源头节水增效、提升污水收集效能等重点任务。此外,加强污水处理节能降碳亦是关键。

董兴震告诉记者,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水处理装备和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逐步向成熟和规模化发展。面对中国庞大的水处理市场,出现一批优秀的水处理装备与技术。

“例如国产大功率磁悬浮鼓风机打破了多年来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在鼓风机这核心、关键装备依靠进口的局面,实现污水处理领域国产装备的重大突破。有着压滤机行业的世界级领头装备制造企业。还拥有在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关键排水管材之离心球墨铸铁管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的特大型加工生产企业。并涌现出一批践行源自用户,又更好服务于行业的理念的再创新装备技术企业。”董兴震说。

02污水处理装备设施升级与安全需关注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淘汰老旧低效的重点用能设备、推广污水源热泵技术、加强高效脱氮除磷等低碳技术应用、推广建设智慧水务管理系统、自建可再生能源设施等措施,有助于全面提高污水污泥节能降耗综合水平。

“我们欣喜的看到目前在水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应用、污泥处理处置专用设备、膜材料研发应用、水处理滤料、水处理消毒设备等细分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董兴震说。

“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在引进吸收消化水平方面的不稳定,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技术专利交叉封锁,限制我们走出去;一方面对于引进的主体制造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基础较差,研发能力弱,高技术人才不足,仅停留在引进和模仿上,再创新不足,依赖外方的局面仍然得不到改变。”董兴震强调。

薛涛也表示,在国际上,目前我国水处理装备和技术水平在实用性和性价比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耐用性和高效率上仍有差距。全国各个污水厂良莠不齐,大部分四线以下城市的污水厂的建设和运维标准不够高,导致故障高、能耗物耗高和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

如需要产品及技术服务,请联系客服:18691804589;或给我们留言:在线留言